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老船長講古

    豐正發號老船長來講古】作者:楊慶瑜

    自從幾年前,我這個豐正發號漁船船長退休,每天就望著漁船一艘艘漁船進進出出,不知影該做些什麼好咧?想來想去,決定當起三叔公,來個老船長講古

    話說豐正發號漁船停泊的蚵仔寮漁港,在兩百多年前開港,後歷經清庭管轄、日治時期,乃至民國之後,屬梓官鄉管轄,高雄縣市合併後,則隸屬梓官區。

    蚵仔寮有產蚵仔嗎?將鏡頭回到距今二百多年前,現在的典寶溪下游內海一帶,盛產蚵類。原來在清朝康熙年間,有福建曾、黃兩姓及漳州蔡姓人家移民來到這裡,以典寶溪出口處分北、南定居,並以插蚵為業,所以這裡就叫蚵仔寮。又因居民分南北兩岸而居,南邊聚落稱為下蚵仔寮,北邊就稱為頂蚵仔寮。

    下蚵仔寮本來有一百五十多戶住家,後來民國前二年的一陣暴風雨及海水倒灌侵入後,村子內海地盤流失,因此有十多戶人家移往左營庄援中港居住,更且在民國二十一年十一月,於管轄區變更時,有二十多戶住家,被編入左營庄。

    豐正發號漁船

    圖一   豐正發號漁船正停泊在蚵仔寮漁港

    蚵仔寮直到民國前二年,併入彌陀庄,歸屬高雄州岡山郡管轄。民國三十四年,二戰後則歸屬彌陀鄉;民國四十年實施地方自治,奉准分鄉,成為梓官鄉,至民國九十八年縣市合併,全面實施都市計畫。

    蚵仔寮地區除了紅樹林生態保育之外,尚有可貴的人文資源,代表著整個區域環境特質之下,人為生存所發展構成的空間樣貌,值得來保存。其中包含有形的文化資產如聚落、建築、設施物件等,無形的文化資產如人文歷史、漁網修補休、習俗祭儀等,這兩者互動關聯之下,具體表現在時代需求的生活空間建構,與景觀的變遷上;正如蚵仔寮漁港是藍色公路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邊洋,近海、與遠洋魚又重要的出入港。

    根據梓官戶政單位的統計,目前蚵仔寮地區從事漁業相關的人口數約約佔全區就業人口數的55%左右,其中女性從事漁業相關的人數有7.5%,比率相當高,你們知道,這些婦女不能上漁船,但都做些什麼事呢?

    以我為例,經年累月在海上作業,以海為家,對於陸地其他地區的接觸與連結亦相對較少,對於許多資訊的接收來源不足;再者我們大都以捕魚為生,因此在文化活動方面呈現一特殊的風貌。整個漁村青壯人口的外流,接受訊息的時間有限,加上產業逐漸式微,以致宗教性的文化活動比例甚高,境內寺廟林立,主要廟宇有通安宮、東隆宮等…..,以上更突顯與其他地區在文化活動與行為上不同的意涵。

    蚵仔寮的特殊地理生活環境與人文現象,型塑了漁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現的文化特色與規範。然而,隨著產業與文化活動的發生,是否會改變以往空間使用的型態,及生活環境的風貌呢?其實在這裡,常因活動參與者社經屬性的差異,及其行為偏好,產生許多有趣空間使用的特性;常見的街頭巷尾曬烏魚子,南岸沙灘上的繞境活動,或是蚵仔寮漁港捕烏魚船上的插烏魚旗祭典等……,便可窺知一二。

    以漁村的文化活動、日常生活方式來說,可就與空間的對應關係,觀察其角色的扮演與活動範圍的界定。這空間的語言與安排,背後代表不同的價值與權力,與社會傳統的價值體系有關,這就是蚵仔寮漁村特殊的社會結構,其與空間之對應關係,也是很有趣的現象。

    文化現象會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與特徵,因此地理環境或產業活動的差異對文化活動影響甚劇;在這裡,因漁村居民的生活習慣,或外來事務,影響展現的風貌。整體而言,表現在日常的宗教活動、民俗習慣、休閒活動、消費行為、文化觀等方面,是最能反應漁村聚落特性的一種文化詮釋。

    因此,蚵仔寮漁村這樣同質性高的生活環境形成,促使生活方式及文化活動隨之相互融合,也因此在長期發展下,創造了在地獨特的文化風格,達成某種默契共識,建立起共有的民俗文化。

    蚵仔寮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對應形成文化的變遷,但卻依舊保存傳統的文化特色,尤其是漁民在文化行為上,更是繼承傳統生活的菁華,諸如節慶文化就是最大的特色。

    至於蚵仔寮漁村文化傳承的方式,所顯現的是以口頭的傳承為主;而關於傳承文化的場所,目前已愈來愈不是在所謂「文化製造廠」內進行,而是在「製造廠」外,即通過資本主義的教育體制及其他場合和機構來完成,以蚵仔寮為例,就是廟前的埕、港邊、家庭、學校、烏魚文化館、公共場所、宗教信仰場所、社區活動中心、漁市場、漁會等地……。這亦即是一種生活環境空間與文化活動行為的交互作用例證。

    蚵仔寮漁港是梓官靠海地區主要的經濟活動場域,漁港的啟用,帶動了南梓官沿海地區的繁榮與發展,亦使佔全區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的漁民生活,獲得顯著改善。

    為使漁業現代化加速,在當地漁民與民代的疾呼之下,政府在民國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撥款開闢完成了蚵仔寮漁港漁港。漁港的規劃包括港區、魚市場、冷凍廠、製冰廠、加油站、修船廠等……

    目前在蚵仔寮漁港漁港作業的船隻,計有一百多艘、動力舢筏與舢舨二百多艘,年魚貨量四千公頓以上,年交易總額高達四至五億元。

    不過儘管如此,根據民國七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發佈實施之蚵仔寮漁港漁港特定區都市計劃圖所顯示,目前蚵仔寮漁港特定區內,規劃有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農業區、倉儲區、屠宰場、市場、機關、學校、加油站、停車場、變電所、碼頭、公園、綠地、及兒童遊樂場,然而可明顯看出,提供民眾從事文化及休閒活動的空間,如公園、綠地,實在不足。

    蚵仔寮現狀,除海、陸域保有自然生態之外,尚有與環境共構的人文資源,如聚落、建築、構造物、文化景觀、特殊地標、宗教信仰、民俗活動、傳統藝術,以及人文歷史、產業資源利用等,具體表現於在地生活空間上呢!

    倘若大家對蚵仔寮的歷史與文化,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非常歡迎「有閒作伙兜陣來七逃,聽咱三叔公老船長來講古」。

    蚵仔寮漁港近照

    圖二   蚵仔寮漁港特殊的人文與自然景觀

    :::
    ▲開啟 ▼關閉